欢迎访兴宁市妇女联合会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兴宁市人民政府网
今天是:
楼下酸菜鱼馆油烟味重影响到楼上住户,怎么办?
浏览次数:251作者:来源: 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2-07 15:19

近年来,关于一楼沿街店面的噪声、油烟、排污等扰民问题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不少城市就沿街店面的规范经营开展了专项整顿活动。今天回顾的这起因沿街店面不当经营引发的相邻纠纷案例,为司法实践回应沿街店面如何规范经营、维系和谐邻里关系提供了价值引导。

 

案情回顾

 

2020年底,阿华承租了一间地理位置不错的沿街店面,加盟经营一家在厦门颇有名气的酸菜鱼连锁品牌。丁先生居住在阿华店面上方的二楼,在阿华经营一段时间后,丁先生发现自己家都无法正常开窗,一开窗,酸菜鱼特殊的刺鼻味道夹杂着油烟味就直冲房间,楼下厨房还产生大量噪音。丁先生到楼下了解才发现,原来阿华店面的厨房和排气烟囱都安装在他家卧室楼下。不仅丁先生家如此,同小区的其他住户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因对阿华采取的整改措施不满意,丁先生在双方协商不成后,于2021年3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阿华拆除安装在其房间下方的厨房设备及排油烟、噪声设备等以排除妨害。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庭审中,阿华提出抗辩,他是合法合规经营的餐厅,其加盟的酸菜鱼品牌的口味以酸汤为主,主要的烹饪方式是蒸煮捞,与传统中式餐馆的煎炒炸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油烟,厨房也装有油烟净化器。在与丁先生沟通后,他也安装了静音送风机、对相关设备包裹了减震降噪棉,城管部门也出具了指标检测合格的证明。
经过承办法官现场查看发现,阿华的餐馆虽然装有排烟装备,但并没有油烟专用排放通道,其厨房内安装的油烟净化设备是直接排放到后厨的窗外,店面后厨相邻的就是小区庭院,而正上方就是丁先生房屋后阳台。
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争议焦点为阿华店面的经营对丁先生的生活是否造成实质性影响,是否超出合理容忍限度。法院认为,阿华经营的餐馆并无油烟专用排放通道,厨房内安装的油烟净化设备排至其后厨窗外,该排烟出口位于丁先生房屋后阳台的下方。而阿华的餐馆系烹饪川香水煮、柠檬酸汤、老坛酸菜等食品加工,持续的烹煮确实会产生较大的食物味道,且该味道可通过排烟出口直接排至小区庭院,对二楼丁先生房屋的居住人造成直接影响。结合阿华的经营时间,该餐馆产生的排烟、食物味道、噪声等对丁先生及其共同居住人生活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已超出一般人的合理容忍限度,造成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失衡。所以,法院对丁先生请求阿华餐馆移除现厨房设备及排油烟设备以停止侵害予以支持。

该案宣判后,阿华提起了上诉。在厦门中院对本案进行二审审理期间,阿华主动对其小吃店进行了整改,整改的效果得到了丁先生和其他业主的认可,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阿华还承诺在现行整改基础上再进行局部改善,如若出现新的噪声、气味、油烟问题,会进行及时整改。

 

法官心语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四庭 
冯莉平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在对各自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时,可以对相邻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进行适当的扩展或限制,相邻建筑物的所有人或利用人之间须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但扩展和限制需要有一定限度方可。本案中,阿华经营的店面所产生的油烟、噪声和食物味道已对丁先生及其共同居住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持续性和实质性的影响,超出了相邻不动产权利人容忍义务的合理限度,双方权利失衡,阿华应停止对丁先生的侵害行为。

本案处理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情理、法理和价值观的衡量。从审判效果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阿华虽然暂时增加了整改成本,但无疑对其日后的健康合法经营是有利的。从社会效果看,也给其他沿街店面经营者进行司法提醒,店面经营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注重维护周边环境,主动换位思考,真正按照法律规定的“有利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各方面的邻里关系,切莫为了一时利益而引起纠纷。

 

专家点评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健雄

 

本案系因沿街店面不当经营产生噪声、油烟等问题引发的纠纷。从纠纷本身看,是平衡和处理相邻权人之间的权利限制和容忍义务,需要审判者运用法律知识、生活经验、说理能力和审判智慧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从而做出遵循法律、合乎情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满足人民期待的正确裁判。

 

本案纠纷处理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典型意义,在价值取向上值得肯定。近年来,沿街店面引发的城市环境问题、人居关系紧张问题,社会普遍关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对健康舒适宜居环境的向往更为强烈,社会基层治理更应当突出“以民为本”,与短期经济利益相比,普通公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利益更应优先受到保护。所以这个案例也可以说是法院贯彻生态审判理念、民法典绿色原则的一个缩影,正确回应了社会关切,传递出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守护美好生活的司法温度。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