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兴宁市妇女联合会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兴宁市人民政府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家庭建设 / 家庭文化
“颂母恩,立家风”——母亲节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选登之四
浏览次数:1389作者:来源: 兴宁市妇女联合会发布时间:2019-06-04 10:32

家婆记忆

作者:黄永平

春雨滋春尽郁葱,

新枝滴翠渗帷中。

风惊紫燕檐留客,

禾色扬菁草木丰。

四月,大地春和景明,在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节,我们合家一起去拜祭公公婆婆。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闲余,勾起我对婆婆的回忆。

某年某月的吉日良时,我成了张家的三儿媳。

按照客家人的习俗,婚宴庄严、喜庆,从敬祖公到宴客,一件没落下。

婚礼上,婆婆的娘家人拉着我的手,摩挲着我的头发,对婆婆说:“这么稚嫩的儿媳妇,你要好好疼惜啊。”婆婆在旁边连连点头,布满皱纹的脸笑得宛如盛开的菊花,在十月小阳春里灿烂地绽放。

婆婆的笑容,像所有做家婆的一样,包含着如释重负,因为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大,费了无数的心血,如今成家了,她可以歇一歇了。当然,也包含着心满意足,因为她的儿媳妇,得到了自己娘家人的喜爱。

嫁入张家后,婆婆没有忘记她的承诺,对我很好。唯恐我不习惯陌生的环境,一日三餐,都是精心准备,尽量使我适应。

婆婆给我们做过无数的饭菜,而印象最深的,是那咸鱼干。

我们夫妻俩在合水镇工作,到了周末回老家石马,陪公公婆婆度过。

连续几个周末回去,婆婆都会端上一盘香喷喷的咸鱼干。咸鱼是秋刀鱼腌制而成,去了骨,撕成一条条,油煎成嫩黄色,撒上姜丝蒸熟。那味道,在那时候的我眼中,怎一个香字了得!扒拉扒拉,不知不觉吃下两碗饭。

婆婆桌对面坐着,看我的馋样,会把装着咸鱼的盘子往我面前推一推。也不见她爱吃,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吃。

我很奇怪啊,为啥每次回家都能吃上美味的咸鱼干呢?

邻居陈嫂告诉我,原来婆婆发现我怀孕了,口味比较特别,听我说过想吃咸鱼,于是逢圩日这一天,坐着别人的拖拉机,一路颠簸,赶到石马圩,把咸鱼买回来。买回来后,怕放着发霉变质,就用笸箕晒干。晒的时候怕被猫偷吃,又搬来梯子,顺着梯子把笸箕端到屋顶去,天黑收回来。如果遇到天要下雨,即使在田里干活,也会急忙赶回来,把咸鱼收回家。咸鱼,俨然成了婆婆某段时光的重点。

听完陈嫂的描述,我笑得流出眼泪。笑,是因为婆婆关心儿媳妇,高兴啊;泪,那是七十来岁的婆婆,爬上爬下地折腾儿媳妇的开胃菜,感动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物质还不算丰富,乡下人买东西,都要等到圩日,三五成群去赴圩,一边逛逛新鲜事物,,一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东西,一并买齐,放着吃用几天,至下一个圩日,又再去购买。

婆婆为了让我吃上美味的咸鱼干,克服交通困难,把咸鱼买回家,精心烹制,只为了满足儿媳妇怀孕期间的“拣食”。不得不说,我是一位幸福的儿媳妇。

婆婆与大多数母亲一样,甘之若饴地为家庭无私付出,很少跟儿女提要求。“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句歌词,折射了所有父母亲的心愿吧。在节日的时候,能够全家团圆,欢聚在一起,便是婆婆心中的天伦之乐。

冬至这天,公公来电话,让我们两口子回去吃晚饭。

这天是星期三,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奔走二十来公里的黄泥沙路,只是为了回去吃一顿饭,明早又得紧紧张张赶到合水镇上班——-对于这个回家吃晚饭的要求,我觉得有点儿勉强。

当我们紧赶慢赶,临近家门的时候,遥遥望见婆婆靠着门框,坐在门槛上,用手托着下巴,花白的头发在凛冽的寒风中略显凌乱地瑟瑟发抖。她看见我们,咧着刚镶好的整齐的白牙,像小孩子一样快乐地笑。那笑容,把寒冬里层层叠叠的冷风过滤,漏到婆婆身上,仿佛全身笼罩着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把阴郁的傍晚都照亮了。

婆婆忙不迭站起身,很快端来了热水。那敏捷的动作,一点儿也不像七十来岁的老人。

用婆婆端来的热水洗过手擦过脸,寒气驱赶得无影无踪,浑身气血流畅。

饭厅中间的桌子上,早已经摆好一摞碗筷。旁边放着客家人的传统冬至美食:一个砂锅的艾绒煲鸡,一个砂锅的炒鸡酒。热乎乎香喷喷甜丝丝的气味儿萦绕在鼻端,就是一股家的味道,一股母亲的味道。

原来,老人是多么盼望儿女回家,一起团团圆圆过节啊。

刹时,心里头暖暖的,所有的疲惫与委屈,都烟消云散。全家围坐一起,冬至也过得春意盎然。

那个冬至,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冬至。有母亲的关爱,寒冬不是问题,距离也不是问题。

老人们有了儿媳妇,便盼望着快点儿添上孙辈,看着生命在延续与传承,感受生命价值的宝贵,体会生命的永恒。

1998年春,我的孩子出生。为了方便照顾,我在娘家坐月子。尽管婆婆晕车厉害,从来不敢坐汽车,但婆婆难以抑制她当奶奶的喜悦,雇请了一辆拖拉机,从石马到合水,专程来到我娘家看我。

她老人家虽然远来是客,可是当起真来毫不含糊,什么都抢着做。她的亲家母、我的妈妈拗不过她,便由着她忙活了。

按照我们客家人的习俗,女人坐月子必须吃炒鸡酒。炒鸡酒是客家名吃之一,也有人叫姜酒鸡,制作繁琐。先把杀净的鸡剁成块,然后将鸡块在油锅中炒干炸赤,拌入去皮的姜粒,还有家酿的糯米酒,煮沸后盛入砂煲,用文火炖至烂熟。这样烹出来制的炒鸡酒,味道醇厚香甜,有祛寒除湿、活血去瘀、滋阴固肾的功效。产妇从分娩后的第一餐开始,至四十天内,必须以炒鸡酒作为主食。客家母亲经过产后这样的进补,多有壮实的体魄。

我躺在床上,听着婆婆大张旗鼓地杀鸡,手忙脚乱地炒鸡,惊天动地地剁姜,轰轰烈烈地煲酒。闻着那阵阵诱人的香气,满怀期待。

热气腾腾的炒鸡酒端上来,那炸得金黄的鸡肉上,还带着丝丝颤巍巍的鸡毛。我马上醒悟到,这是婆婆年老了,眼力不济,没能把鸡毛清理彻底。不吃吧,实在不忍心拂了婆婆的一片好意;吃吧,看着鸡毛也下不了口哇。好尴尬!

最终,我决定分三个步骤完成:

一、先趁热把娘酒喝掉;

二、一边拔鸡毛一边吃鸡肉,当做野炊;

三、教婆婆把鸡杀好后,再放到煤气火面转一圈,烧掉因为眼花而看不见的细毛。

婆婆不太好意思,但是心无芥蒂地笑了。她按照我教的方法,给我精制月子餐,让我快乐地度过了“坐月子”。

我总结出,婆媳之间,沟通与关爱一样重要。所谓不吐不快,有话还是要说出来,不要积在心里成为怨气。首先,是婆婆给自己送来了那位知冷知热的“他”,所以要尊重婆婆,把婆婆尽量当作自己的妈妈来孝敬。其次,对于老人的一些旧习惯,要学会容忍,体谅老人的思维方式。第三,耐烦老人的唠叨,陪着多聊天,说说知心话。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哄一哄婆婆,一口锅里盛日月,冷热心里常牵挂,有事没事打一个电话,多多关心婆婆。时间长了,真心换真心,婆婆和媳妇可以从“天敌”变为“闺蜜”。

2008年母亲节,我把孩子的奶奶和外婆都接到我的家里,给两位母亲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一起过节。饭后,我给两位母亲各封了一个利是,祝愿母亲大人健康长寿。12岁的儿子看见我这么做,也兴冲冲地拿他的零花钱塞进红包里,给我封了一个利是,说:“阿妈,你也过节,节日快乐!”

我偷着乐啊。

亲人之间的爱,无论富和穷,都会凝成纯良的家风,一代一代,在血脉里流动。

但是没有想到,这是婆婆度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

婆婆离世,次年,公公便因为脑梗阻瘫痪,我们端屎端尿,服侍了十年。

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我家先生成了无父无母的人。

但我会爱他们的儿子、孙子,照顾好他们的儿子、孙子。向家婆学习,做一位为家庭无私付出、乐意沟通、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把优良的家风一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