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兴宁市妇女联合会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兴宁市人民政府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家庭建设 / 家庭文化
“颂母恩,立家风”——母亲节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选登之三
浏览次数:1220作者:来源: 兴宁市妇女联合会发布时间:2019-06-03 09:39

我的母亲

作者:刘 雯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母亲又是完完全全的新疆人。母亲出生于广东兴宁的一个小乡村,流着客家人的血液,但母亲几乎一生的工作、生活都在那遥远而美丽的地方——新疆。

    新疆的春天可能是在中国的大地上来的最迟的了。五月,母亲节的到来,新疆的春天才姗姗来临。“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天是起点,是萌发,是希望。这时,母亲显得特别兴奋,周末的日子,母亲带着我们开始打理规划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院落。虽然在城市里住,小时候,新疆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特别大的庭院。在我家的住房前,有一个篱笆围起来的花园,种植花卉就有母亲带着几个姊妹翻土耕耘,我们干得津津有味;东边的菜地有父亲和几兄弟负责,奶奶则是准备好吃的午饭。在母亲的合理布置与设计下,小院春意浓浓,果树花香弥漫。小时候不懂苏轼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只知道四季轮回,春天播种希望,夏天欣赏满园花开,秋天品尝瓜果美味,一家人在温馨的小院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母亲营造的家园环境让我们从小懂得了“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要靠我们的劳动来创造。

    前几天远在新疆的姐姐给我发来几张妈妈在看电视的照片,我惊讶不已。母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按理说看电视不足为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不爱看电视。当时在那个文艺娱乐落后的年代,有电视、电影看就是最高的艺术娱乐享受了。遇到周末假日我们拉着母亲看看电视,母亲都百般推辞说还有工作要完成。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那时我们姊妹都在读书,母亲怕影响我们,担心电视电影会使我们分心。母亲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只身来到一个多民族的地方,环境、人文、风俗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就算现在优越的年代,很多人都难以克服。可是,从小到大我却极少听母亲诉说什么,抱怨什么,问其原因,母亲把她的乐观向上归结于书本与体育锻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母亲从小就培养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母亲喜欢买各类书籍,并给我们姊妹定了许多杂志:《收获》《钟山》《人民文学》《少先队员》《儿童文艺》另外还有《大众电影》《大众花卉》等等。在体育方面,母亲买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等。俩个弟弟爱上下围棋,经常有棋友来找弟弟,母亲都是热情招呼,鼓励弟弟和他们切磋棋艺。至今清楚地记得在每年的暑假,葡萄藤下,帆布椅上,母亲和我们姊妹既享受着葡萄架荫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又静静沉醉于书本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在严寒的冬天,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们晨跑于寂静的柏油马路,轻柔的雪花飘飞在脸颊和衣服上,我们轻松地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生命在于运动。书籍与体育锻炼成为永远的朋友。

    当地有个草原,冬天白雪覆盖,一到春季百花盛开,即刻成了花海。在我们出发前去草原之时,母亲经常告诫我们一些注意的事项:不能随便采摘,不要乱踩花草,当然,更不能把不要的垃圾扔在草原,污染环境。她还告诉我们少数民族的环保常识:每个游牧民族,不管走到哪里,垃圾都不会裸露于室外野地,他们会把可以分解的垃圾掩埋在土地下,化解后变成肥料。垃圾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小养成的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让我在旅游期间,包包里甚至装着垃圾回到家里。家乡的草原——巴尔鲁克风景区被誉为“鲜花的世界、野生植物的万花园、野生动物的天然博物院。”野生贝母、当归、益母草、薄荷、板蓝等等数不胜数。野生芍药更是占了一席之地。花儿娇美艳丽,有些游人就想占为己有,就想挖掘回家种植。母亲则会提醒我们不能挖掘那些可爱的花花草草,特别是稀有品种。她说你挖一棵他挖一棵,装扮了小家,可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自然生态,就会被人为破坏了。除了美丽的记忆带走,不带走任何东西。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个多民族的地方,少数民族有自己的风俗礼仪。母亲在疆一辈子,从来没有听她和谁红过脸。相反,左邻右舍,不管是汉族还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母亲和他们和睦相处。民族从不是彼此交往的壁垒,习俗更不是阻隔大家的障碍。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少数民族,同样换来对方对你的尊重。母亲和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法宝就是尊重与交流、交心。母亲和他们学习煮奶茶、做抓饭、油炸馓子、烤馕,他们向母亲学习做饭、炒菜。母亲还教他们种植蔬菜,他们呢,则教母亲怎样把绵羊、奶牛养肥来。邻居有一家哈萨克族,孩子多,劳动力少,母亲有时候会把自己种植的蔬菜和煮好的羊肉送给他们。他们也会让牧业上的亲戚帮我家放养几只羊羔。民族团结一家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母亲对工作恪尽职守。母亲是在五十年代末去支援新疆建设的。母亲最早的工作是在山区邮局上班。六十年代条件极为艰苦。有一年的冬天为了送一份加急信,母亲连夜从山区赶往县城。那是一个气温零下30摄氏度左右,风雪交加的夜晚,那晚大家都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回到县城住家的,甚至连母亲自己也不清楚。只记得奶奶和姑姑曾回忆:那天天还没亮,就听到母亲的坐骑——一匹老马在院子里嘶叫,声音很急很悲;紧接着,就听到马蹄在踢门。等奶奶和姑姑来到院子时,就发现妈妈歪歪斜斜地趴在马背上。庆幸老马识途,妈妈的双手还紧紧地抓着缰绳,身体几乎冻僵了,装信件的邮袋好好的斜肩背着。由于这次严重的冻伤,母亲左手的小拇指永远地失去了。后来,母亲在当地检察院工作,认真负责是她一贯的作风,为边疆的团结发展奉献着力量。

    每个身处异乡的游子,从心底都会思念故乡,而母亲也不例外,她思念她的父母兄弟姊妹,她家乡的围龙屋、池塘、竹林,然而母亲也清楚地明白:吾心安处是吾家的道理。母亲早已把新疆视为第二故乡,并深深的热爱着那美丽的地方。母亲的言传身教同样使我在母亲的故乡踏踏实实的生活,真真切切的做事。像母亲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第二故乡!